【哲學星期五@高雄】難言之癮:戒毒與防毒的難題

去年年底,一名模特兒在五星級飯店吸毒過量致死。今年二月,台中清泉崗空軍基地亦傳出在行政區發現超過 20 包毒品。而就在本月春假期間,有兩名高中生遭毒梟利用,以招待出國和酬勞,誘騙其代為運毒,在桃園機場機場遭警方查獲企圖夾帶市價逾 6000 萬的安非他命至紐西蘭,成為震驚國人的社會新聞焦點。
當青少年變成代替國際毒梟運毒的運輸者、當規訓最嚴格的軍事基地都遭到毒品滲透,毒品問題的嚴重程度被認為「已是國安問題」。從社會治安角度來說,毒品經常伴隨著其他犯罪;根據警政單位研究,多數竊盜與暴力犯罪都與毒品高度相關。此外,一旦人染上毒癮,往往非常難以戒除,因而經常在毒癮與犯罪入獄之間無限循環。根據法務部最新統計,全國監所受刑人中,煙毒犯占 49% ,再犯回籠率則高達七成。
由同名小說改編的經典電影《猜火車》(Transporting, 1996) 描述描述大多數毒癮者的普遍經驗 —— 從「飄飄欲仙的快感,讓人忘卻世上一切憂煩」開始,進而染上毒癮,有人為此犯罪入獄,出獄後卻重返毒品並陷入更大的犯罪、有人一再嘗試戒毒卻數度失敗,飽嘗毒癮發作時的身心痛苦,與試圖重返主流社會過程中的挫折、有人甚至不幸染病死亡。
面對這群為數越來越多、年齡越來越低的毒癮者,懲戒相關的法律與政策應如何制定,國內外皆有不同的取徑。在我國,有立委提案明文對吸毒者的前置醫療程序,卻被誤解為是毒品除罪化而引發議論。另有立委則認為應加重煙毒犯刑度,以收遏阻之效。這些不同的政策思考,反映著我們如何看待毒癮者及其處境,以及毒癮者與主流社會的關係 —— 毒癮者究竟是是罪犯、病犯、還是病患?吸毒入罪化 vs. 吸毒除罪化,那個才能解決毒品問題?
本週哲學星期五@高雄很高興邀請高雄地檢署鄭子薇檢察官,從司法單位緝毒的經驗,為我們解說台灣目前毒品犯罪的現況,並帶領大家一起討論政府與社會在緝毒反毒工作上面臨的種種挑戰,以及怎樣的毒品政策才能解決毒品問題。
【與談】鄭子薇|高雄地檢署檢察官
【主持】劉燕玉|哲學星期五志工
【時間】 2017 年 04 月 07 日(五)19:00 ~ 21:00
【地點】新浜碼頭藝術空間
【主辦】新浜碼頭藝術學會、哲學星期五@高雄志工團
哲學星期五@高雄志工團:
【策劃行政】翁嘉昀、林宏軒、楊柏賢、劉燕玉
【海報/攝影】黃靖文、黃盈昇、蘇峻弘、陳虹而
【器材/場地】黃上容、傅筱雲、楊堯珺
【臉書活動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43604003087886/
【哲學星期五@高雄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kh
【訂閱哲學星期五@高雄活動通訊】Email 通訊錄: https://goo.gl/bKLc3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新浜碼頭藝術空間官網】 http://www.sinpink.com
【哲學星期五 app】
Android 版 https://goo.gl/5V7Sa3
iOS 版 https://goo.gl/mWD91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