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非』星期五@高雄】愛在禁忌蔓延時 — 從同志文學看戒嚴時代
|2017.04.30(日)18:30 ~ 20:30 @新浜碼頭藝術空間

據本月初國際媒體報導,俄羅斯聯邦管轄的自治共和國車臣 (Chechnya) 傳出暴力虐待甚至殺害同性戀者,上百同志遭拘禁拷打,其中至少 3 人遭到殺害。英國外交部發言人更證實,車臣總統拉姆贊・卡迪洛夫 (Ramzan Kadyrov) 已宣示要在今年五月底,伊斯蘭教齋戒月之前「剷除所有同志」,引起國際嚴厲譴責與關切。
同性戀者遭國家體制迫害,在歷史上留下了許多血跡斑斑的前例,其中較為人所知者包括大文豪王爾德 (Oscar Wilde) 在 19 世紀末維多利亞時期,因同性行為遭英國法庭判處兩年苦役。德國在納粹統治期間,同性戀組織以及以同性戀及性學為主題的的學術作品皆被禁止;約 10 萬名被警方註冊為同性戀者的男性中,約有 5 萬人被定罪,其中估計有 5000 至 15000 人被送往集中營並施以極端的「厭惡療法」(aversion therapy),而遭處死者則高達 60%。被尊為「電腦科學之父」的圖靈 (Alan Turing) 在二戰期間協助英國情治單位破譯納粹德國軍事密碼系統有功,戰後卻因其同志身份而被迫在「入獄」與「化學去勢」之間做選擇,最後因不堪荷爾蒙治療造成的身心傷害而於 1954 年服毒自盡,直到 2013 年才由英國女王公開平反。目前全世界仍有十個國家以死刑為同性戀的最高刑罰。
我國司法院日前宣佈,大法官審理臺北市政府及祁家威有關民法第 4 編親屬第 2 章婚姻規定「使同性別二人間 不能成立法律上婚姻關係」釋憲聲請案,將於 5 月 24 日下午 4 時公布解釋。這場釋憲聲請的辯論庭於 3 月 24 日舉行,引起眾所矚目。罕為人知的是,已多次針對同志婚姻合憲性聲請大法官解釋的聲請人祁家威曾於 1986 年,時值戒嚴時期,試圖前往台北地方法院公證結婚被拒後遭到約談,隨後被非法扣押在警總保安處地下室達半月之久。
台灣在戰後將近 40 年的戒嚴時代,「同志」與「文學」兩者皆是國家監控、箝制的對象。當時社會風氣保守肅殺,只有少數同志願意出面提供口述歷史,認識戒嚴時期台灣同志人口的國內外研究經常採取同志口述歷史的替代品,也就是「同志文學」。在同志身份,以及各種有關或無關同志主題的出版品皆可能輕易觸犯國家禁忌的年代,同志文學呈現了什麼樣的台灣社會文化圖像,又如何穿透層層監控與壓抑,為台灣同志生命的多種樣貌留下紀錄,成為凝聚同志身份認同的重要依據?
今年適逢我國解除戒嚴 30 週年,同時婚姻平權相關法案也進入國會審查辯論議程。從一個人孤獨地扛下社會的污名與歧視甚至遭到拘禁,到 25 萬人上凱道聲援同志人權,這段路台灣走了超過 30 年。本週哲學「非」星期五很高興邀請紀大偉老師來為我們解說台灣在戒嚴時代,國家對同志與文學的雙重箝制,並帶領大家一起思索(同志)文學與(同志)人權運動的關係。
【與談】紀大偉|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主持】劉燕玉|哲學星期五志工
【時間】 2017 年 04 月 30 日(日)18:30 ~ 20:30
【地點】新浜碼頭藝術空間
【主辦】新浜碼頭藝術學會、哲學星期五@高雄志工團
哲學星期五@高雄志工團:
【策劃行政】翁嘉昀、林宏軒、楊柏賢、劉燕玉
【海報/攝影】黃靖文、黃盈昇、蘇峻弘、陳虹而
【器材/場地】黃上容、傅筱雲、楊堯珺
【臉書活動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43604003087886/
【哲學星期五@高雄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kh
【訂閱哲學星期五@高雄活動通訊】Email 通訊錄: https://goo.gl/bKLc3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新浜碼頭藝術空間官網】 http://www.sinpink.com
【哲學星期五 app】
Android 版 https://goo.gl/5V7Sa3
iOS 版 https://goo.gl/mWD91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