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星期五@高雄】人權的國界.文化的距離 —— 東南亞移工在台灣


1990 年,我國政府推動十四項建設;政府為填補基層勞動力短缺,以專案方式正式引進第一批低技術外籍勞工,並於 1992 年通過《就業服務法》,正式開放國內產業合法聘僱外籍勞工。目前在台灣工作的外籍移工已近 65 萬人,其中大部分來自東南亞國家,以菲律賓、印尼、越南、泰國、馬來西亞最多。

外籍移工佔台灣勞動人口 5%,擔負著低薪、高勞動強度的工作,包括工廠與公共建設工程的粗重苦力、高齡化社會中原本應由國家社福體系承擔的長照看護、以及勞動環境最為艱險惡劣的海上魚釣工作等等。

2005 年,高雄發生捷運移工宿舍的泰國籍移工暴動事件。當時副總統呂秀蓮曾表示該案使台灣的人權記錄蒙羞,並成立「外勞人權專案小組」,全面檢視我國外勞政策及外勞管理是否符合人權。

然而,十多年過去,東南亞移工在台灣仍處處遭到歧視與污名。金鼎獎頒獎典禮上,主持人將假日聚集在台北車站大廳的外籍移工當作「缺乏文明教養」的同義詞。 2014 年勞動部調查指出,高達 68.6% 家庭看護工(估近將近五萬名)例假日沒有放假。此外,苛扣薪水、打罵虐待不在少數;媒體披露的家庭看護工遭雇主性侵、漁工在工作中落海死亡等悲劇恐怕只是冰山一角。

近日,無證移工阮國非在逃跑中遭警方連續開槍擊斃,使外籍移工人權問題再度引起社會關注。事實上,台灣自 1990 年開放外籍移工至今,已有約 20 萬名移工逃跑。我們因而不能不問:移工為何要逃跑?他們離鄉背井到台灣來工作,面臨著哪些困境?為何二十多年來,移工在台的勞動條件與社會文化處境似乎沒有太大改變?

本週哲學星期五@高雄與中山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合作,由中山大學社會系趙恩潔老師主持,邀請印尼籍移工 Asih (化名)針對東南亞移工在台灣的社會、經濟、文化處境現身說法,並邀請桃園縣群眾服務協會移工服務暨庇護中心 專員呂衍坡、Janice Tee 帶領大家一起思考討論,我們的移工政策出了什麼問題?



【與談人】 Asih (化名)|印尼籍移工、呂衍坡、Janice Tee|桃園縣群眾服務協會移工服務暨庇護中心 專員
【主持人】趙恩潔|中山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
【時間】 2017 年 10 月 20 日(五)18:30 ~ 21:30
【地點】新浜碼頭藝術空間
【主辦】國立中山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教育部 106 年度區域教學資源中心新增東南亞語課程計劃、新浜碼頭藝術學會、哲學星期五@高雄志工團
哲學星期五@高雄志工團:
【策劃行政】翁嘉昀、林宏軒、楊柏賢、劉燕玉
【海報/攝影】黃靖文、黃盈昇、蘇峻弘、陳虹而
【器材/場地】黃上容、傅筱雲、楊堯珺
【臉書活動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43604003087886/
【哲學星期五@高雄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kh
【訂閱哲學星期五@高雄活動通訊】Email 通訊錄: https://goo.gl/bKLc3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新浜碼頭藝術空間官網】 http://www.sinpink.com 
【哲學星期五 app】
Android 版 https://goo.gl/5V7Sa3 
iOS 版 https://goo.gl/mWD91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