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非』星期五@高雄】沒有盟友,只有群山環繞—— 庫德族獨立的百年追求

今年 9 月 25 日,伊拉克庫德族自治區舉行獨立公投。儘管事前美國與聯合國皆以「此舉將進一步造成中東局勢不安」為由而反對,伊拉克政府與土耳其更威脅以武力阻止,庫德族仍如期舉行投票。高達 93% 庫德族人投下贊成票,支持庫德族脫離伊拉克獨立建國。
庫德族人獨立建國的百年追求,是一段不斷在希望與失望中劇烈擺盪,甚至屢遭血腥鎮壓與屠殺,卻依然屢仆屢起的血淚史。人口總數約三千萬的庫德族人是半遊牧民族,多數為伊斯蘭教遜尼教派,兩千多年來一直在庫德斯坦山區活動,是中東地區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中東地區國界重劃之後,庫德族人在「民族自決」的承諾聲中卻一再遭國際背信,未能如願建立自治國家,而散佈於土耳其、敘利亞、伊拉克、伊朗,成為全世界人數最多的「無國家民族」。
長年受敵對的異族統治下的庫德族人飽受歧視與壓迫。土耳其政府悍然剝奪庫德族人的語言與文化權、將庫德族人驅離故土,並藉由「土耳其化」試圖消滅庫德族人。伊拉克在前總統海珊(Saddam Hussein)統治期間,多次對庫德族人發動大規模軍事鎮壓與屠殺,任內共屠殺了至少 50 萬庫德族人,並造成數十萬庫德族人流離失所。
面對庫德族人慘遭迫害,因而追求獨立建國以求自保的處境,國際社會卻各因利益與戰略因素考量,對庫德族人僅提供人道救援,而吝於進一步給予政治上的支持或承諾。2014 年,伊斯蘭國勢力進入伊拉克北部,鄰近的諸多庫德族武裝組織協助美國為首的盟國驅逐伊斯蘭國勢力戰功卓著。庫德族領袖期待國際社會能夠因此支持庫德族獨立建國以為回報,因而極力推動獨立公投。
然而,這場公投的結果不但不獲得國際承認,伊拉克更對庫德族人進行軍事與經濟報復,接管被視為庫德族經濟命脈的基爾庫克(Kirkuk)大片油田,力推獨立公投的的伊拉克庫德族自治區主席巴薩尼(Masoud Barzani)因此請辭負責。
如此出乎意料的結果,對庫德族人的處境將造成什麼樣的影響?獨立建國的嘗試再次失敗之後,庫德族人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本週哲學『非』星期五由中山大學哲學所洪世謙老師主持,邀請伊拉克的庫德族青年,台北科技大學互動設計所研究生易馬丁(Imad Mahdi)來為我們解說庫德族人追尋獨立建國的歷程,並帶領大家一起討論,同為追求民族自決與國際承認,卻也同樣飽受打壓的台灣,能從庫德族人的經驗得到什麼啟發?
【與談人】易馬丁 (Imad Mahdi)|庫德族青年;台北科技大學研究生
【主持人】洪世謙|中山大學哲學所副教授
【時間】 2017 年 12 月 02 日(六)14:30 ~ 17:30
【地點】新浜碼頭藝術空間
【主辦】新浜碼頭藝術學會、哲學星期五@高雄志工團
【協辦】國立中山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
哲學星期五@高雄志工團:
【策劃行政】翁嘉昀、林宏軒、楊柏賢、劉燕玉
【海報/攝影】黃靖文、黃盈昇、蘇峻弘、陳虹而
【器材/場地】黃上容、傅筱雲、楊堯珺、楊子嫻
【臉書活動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43604003087886/
【哲學星期五@高雄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kh
【訂閱哲學星期五@高雄活動通訊】Email 通訊錄: https://goo.gl/bKLc3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新浜碼頭藝術空間官網】 http://www.sinpink.com
【哲學星期五 app】
Android 版 https://goo.gl/5V7Sa3
iOS 版 https://goo.gl/mWD91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