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星期五@高雄】『從異化到解放 —— 魯蛇、左膠如何改變世界?』

1842 年,德國資本家老恩格斯為了兒子的「左傾幼稚病」而憂心忡忡,因而將長子送往英國棉紡業重鎮曼徹斯特「體驗現實世界」。年僅 22 歲的恩格斯在進入工廠之後卻發現,資本家為了降低工資,以女工與童工來取代成年男性工人。機械化大大提升了經濟效益,卻使更多工人失業,薪資也因此降低。大批從鄉村爭相前往大都市就業的工人不僅收入比過去更少,而且生活品質也遠遠更為惡劣。
恩格斯對工人階級處境的第一手觀察,與馬克思對於「人是什麼?」「自由是什麼?」等哲學終極關懷的歷史唯物論辯證思考,造就了兩人對工業資本主義,以及「私有財產制」主導下的生產模式與社會關係的分析與批判。
馬克思認為,人與動物最大的差別,在於人能夠創造工具與思想。然而工業資本主義下益發精細的勞務分工,卻使人的勞動逐漸失去整體性與創造性,成為呆板、瑣碎、無意義的活動,並切斷了工人對其勞動成果的控制,更將工人的勞力化約為商品,使工人在勞動市場上成為彼此削價競爭的對手,而不是互信的合作友伴。馬克思稱之為「異化」(alienation);而克服異化、使人再度恢復完整社會關係、成為「真正的人」的解方,便是廢除私有財產制,也就是共產主義。
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的內在邏輯與矛盾終將使它逐漸導向共產主義。其與恩格斯共同撰寫的的《共產黨宣言》對後世影響深遠 —— 歐洲的勞工運動建立了社會主義政黨;蘇聯、東歐、中國等國家則在 20 世紀紛紛建立社會主義政權。
今年適逢俄國大革命 100 週年,而近日立法院擬通過行政院版本的《勞基法》修正案而引爆嚴重社會爭議。此外,去年發動罷工的華航空服員工會幹部分別遭資方記過、解雇的處分。本週哲學星期五@高雄很高興邀請中山大學哲學所洪世謙老師,來為我們解說馬克思如何分析資本主義下勞工階級的社會處境與出路,並帶領大家一起思考,馬克思的見解對今天的台灣社會有何啟發。
【與談】洪世謙|中山大學哲學所副教授
【主持】劉燕玉|哲學星期五志工
時間】 2017 年 12 月 15 日(五)19:00 ~ 21:00
【地點】新浜碼頭藝術空間
【主辦】新浜碼頭藝術學會、哲學星期五@高雄志工團
【參考資料】
《德意志意識形態》pdf 檔 https://goo.gl/hg1xsX
《共產黨宣言》全文 pdf 檔 https://goo.gl/s4KvRY
哲學星期五@高雄志工團:
【策劃行政】翁嘉昀、林宏軒、楊柏賢、劉燕玉
【海報/攝影】黃靖文、黃盈昇、蘇峻弘、陳虹而
【器材/場地】黃上容、傅筱雲、楊堯珺
【臉書活動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43604003087886/
【哲學星期五@高雄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kh
【訂閱哲學星期五@高雄活動通訊】Email 通訊錄: https://goo.gl/bKLc3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新浜碼頭藝術空間官網】 http://www.sinpink.com
【哲學星期五 app】
Android 版 https://goo.gl/5V7Sa3
iOS 版 https://goo.gl/mWD91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