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非』星期五@高雄】 國民參審 — 鄉民的正義,還是殺戮的艱難?

2017 年 4 月,總統府司法改革國是會議指出,現今司法體系運作仍由法官與檢察官獨攬權力,不論在法院的審判或是檢察官不起訴案件的監督,人民都缺乏直接參與的管道與途徑,因而決議將研議人民參與審判之制度,並評估引進人民參與檢查審查制度的可能性。

在司改國是會議決議綱領下,司法院於 2017 年底提出「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法」草案,推出「國民法官」制度,明定最輕本刑 7 年以上或故意犯罪因而致人於死者等案件為國民參審案件,由 6 名國民法官將與 3 名職業法官共同決定有罪與否及量刑。將來只要年滿 23 歲國民,除非法定資格不符,皆有擔任國民法官之權利與義務。國民法官職權則採行參審制,與法官一起進行事實認定,決定被告有無罪與刑罰之量刑,並可以在審前說明、中間討論、終局評議,與法官交流。

過去在我國司法制度下,職業法官往往被視為社會正義的終極防線,單獨承擔起整個社會對司法正義的期待。然而近年來幾樁重大社會案件的爭議性判決,卻經常引來「恐龍法官」的質疑,進而重挫人民對司法的信任。人民參與審判是否能夠滿足社會大眾對司法正義的期待?另一方面,司法審判是否可能因為「國民法官」缺乏法律素養,甚至因過去公民教育基礎薄弱,反而使司法判決品質更低落?

「國民法官」制度日前已開始模擬試驗階段;本週哲學『非』星期五@高雄很高興邀請鄭子薇檢察官與陳明呈法官來為我們解說「國民參審制」,並從目前試辦期的經驗與心得,帶領大家一起思考,國民參審制將帶給台灣公民社會什麼樣的考驗與課題。


【與談人】陳明呈|高雄地方法院法官、鄭子薇|橋頭地檢署檢察官
【主持人】劉燕玉|哲學星期五志工
【 時間 】 2018.04.08(日)14:30 ~ 16:30
【地點】新浜碼頭藝術空間
【主辦】新浜碼頭藝術學會、哲學星期五@高雄志工團
哲學星期五@高雄志工團:
【策劃行政】翁嘉昀、林宏軒、楊柏賢、劉燕玉
【海報/攝影】黃靖文、黃盈昇、蘇峻弘、陳虹而
【器材/場地】黃上容、傅筱雲、楊堯珺、楊子嫻
【臉書活動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43604003087886/
【哲學星期五@高雄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kh
【訂閱哲學星期五@高雄活動通訊】Email 通訊錄: https://goo.gl/bKLc3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新浜碼頭藝術空間官網】 http://www.sinpink.com 
【哲學星期五 app】
Android 版 https://goo.gl/5V7Sa3 
iOS 版 https://goo.gl/mWD91f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