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星期五@高雄】健康,平等了嗎?台灣的健康不平等圖像

1948 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的《世界人權宣言》中,第 25 條明白揭示,「人人有權享受其本人及其家屬康樂所需之生活程度,舉凡衣、食、住、醫藥及必要之社會服務均包括在內」。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Amartya Sen 亦認為,「健康是人類社會追求自由或任何事物時最根本的必要條件」。無論是從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所揭示的內涵,或是包括兩公約等各人權公約及其建議書的補充,「健康」在當代社會,無疑地被視為基本人權之一。

為了保障人民健康權,世界各國無不在其憲法層級,或透過各項社會政策立法明文保障健康權,例如我國現行憲法第 157 條:「國家為增進民族健康,應普遍推行衛生保健事業及公醫制度」,並透過全民健保等不同形式的普及性健康照護體系,一方面保障國民健康,另一方面則促進社會團結,避免社會出現貧病交迫的問題。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健康不平等」定義為「不同的人口群組中,健康狀態或健康因素分佈狀況的差異」;其中整體社會結構、工作安全、住宅品質、食品管理等各層面的政策與制度,都是對個人健康及選擇之影響不容忽視的「社會決定因素」(social determinants of health),也都是「健康人權」議題所應涵蓋的面向 —— 不利健康的速食和黑心食品誰吃得最多?為了發展經濟所導致的貧富不均、環境汙染、職場剝削等問題都是誰在承受?

1995 年起台灣開辦全民健保,雖讓「就醫平等權」向前邁一大步,但在「健康平等權」上卻仍有許多改善及落實的空間,主要原因在於台灣的經濟發展過程所造成的貧富差距日益嚴重,因而「社會不公平」的問題也反映在人民健康,甚至平均壽命的面向上。本週哲學星期五@高雄很高興邀請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協會理事長孫友聯先生,來為我們解說台灣的社會不平等如何反應在不同社會群組的健康狀況,並帶領大家一起深入討論,思考,經濟的發展為的是什麼?


【與談人】孫友聯|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協會理事長、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
【主持人】翁嘉昀|哲學星期五志工
【時間】 2018.04.13(五)19:00 ~ 21:00
【地點】新浜碼頭藝術空間
【主辦】新浜碼頭藝術學會、哲學星期五@高雄志工團
哲學星期五@高雄志工團:
【策劃行政】翁嘉昀、林宏軒、楊柏賢、劉燕玉
【海報/攝影】黃靖文、黃盈昇、蘇峻弘、陳虹而
【器材/場地】黃上容、傅筱雲、楊堯珺、楊子嫻
【臉書活動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43604003087886/
【哲學星期五@高雄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kh
【訂閱哲學星期五@高雄活動通訊】Email 通訊錄: https://goo.gl/bKLc3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新浜碼頭藝術空間官網】 http://www.sinpink.com 
【哲學星期五 app】
Android 版 https://goo.gl/5V7Sa3 
iOS 版 https://goo.gl/mWD91f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