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星期五@高雄】讓想像力奪權 —— 六八學運的思想遺產

1960 年代,世界秩序在冷戰結構主導下,形成西方資本主義陣營與東方共產陣營的對峙,小國往往因大國利益而被捲入戰事,「第三世界」則掀起反殖民解放運動。此時進入成年的「戰後嬰兒潮」世代雖享有前所未有的和平、經濟繁榮與教育機會,卻對政治、社會、教育、文化的保守壓抑與專制益發不滿。1960 年代,各國青年反叛體制的烽火 —— 反越戰、反殖民、反帝國主義、反種族隔離、反資本主義、性解放 ⋯⋯ 等行動在世界各地不斷延燒。

1968 年,這股全球青年反叛浪潮達到高峰,世界各地大規模青年抗議運動四起: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生因發現校方涉入美國政府的越戰計畫而佔領校園、金恩博士遭暗殺激起全美各地反種族歧視抗議行動四起;西德 108 所大學學生群起要求政府全面解僱具納粹背景的公教人員;當年奧運主辦國墨西哥則因南非實施種族隔離卻仍獲該年奧運參賽資格,引起學生在奧運期間持續抗議;西班牙工人與學生對法朗哥獨裁政權展開爭取民主的抗議行動;共產陣營的波蘭有數千名大學生遊行抗議要求軍警退出校園;捷克因蘇聯入侵而引發「布拉格之春」民主運動等等。

儘管全球大規模青年抗議行動四起,卻以發生在巴黎的「六八學運」及隨後的罷工潮規模最大、行動最激烈、最接近全面革命。「六八學運」的導火線是巴黎農泰赫大學(又稱巴黎第十大學)學生為抗議女生宿舍限制男性學生探訪夜宿,造成學生與校方和警方衝突,並引發學生對保守、父權、階級分明的高等教育體制全面批判。在校方關閉校園之後,學生轉移陣地前往索邦校區與其他學校的抗議學生會合。索邦校方要求警方介入,卻因此造成學生與警察間的街頭巷戰。學生以「讓想像力奪權!」「禁止禁止!」等口號激勵社會想像世界的更多可能性。警方的血腥鎮壓與大規模逮捕引起社會對抗議學生的普遍同情;越來越多學生與校外人士加入抗爭,終於引爆工人以全面大罷工加入這場抗議行動,造成法國政府癱瘓,幾乎推翻執政近十年的戴高樂政權。

法國社會學學者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指出,當年學生的不滿,源自戰後法國高等教育過度膨脹帶來的危機。戰後嬰兒潮造成的人口成長,使法國高等教育在 1950 年代 與 1960 年代不斷擴充學額與教席。大學生人數激增導致學位貶值,新增的教席亦大多以短期約聘模式雇用,終至大學畢業生與年輕教授無產階級化的趨勢。

儘管六八學運最後終以戴高樂重掌權力收場,其對當代社會與當代思潮卻造成全面、根本的影響。本週適逢六八學運 50 週年,哲學星期五@高雄很高興邀請中山大學哲學所洪世謙老師來為我們解說六八學運及其思想遺產,並帶領大家一起思考六八學運對當代台灣的影響與啟示。

【與談人】洪世謙|法國巴黎第八大學哲學博士
【主持人】劉燕玉|哲學星期五志工
【時間】 2018 年 05 月 04 日(五)19:00 ~ 21:00
【地點】新浜碼頭藝術空間
【主辦】新浜碼頭藝術學會、哲學星期五@高雄志工團
哲學星期五@高雄志工團:
【策劃行政】翁嘉昀、林宏軒、楊柏賢、劉燕玉
【海報/攝影】黃靖文、黃盈昇、蘇峻弘、陳虹而
【器材/場地】黃上容、傅筱雲、楊堯珺、楊子嫻
【臉書活動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43604003087886/
【哲學星期五@高雄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kh
【訂閱哲學星期五@高雄活動通訊】Email 通訊錄: https://goo.gl/bKLc3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新浜碼頭藝術空間官網】 http://www.sinpink.com 
【哲學星期五 app】
Android 版 https://goo.gl/5V7Sa3 
iOS 版 https://goo.gl/mWD91f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