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地–Emerge新秀展 , 顏珮珊 游蓁楡 雙個展

見地–不能替代的替代空間 Sights/ Sites: Unreplaceable Alternative Space
文:李明學
「一件作品最重要的並非它的意涵,而是它的作為,以及它之所誘發。」李歐塔
「見」「地」 以「見地」為名,一方面強調提出高見(sight),另一方面則著重於地方 基地(site)特質的顯現。替代空間的生成(becoming)並非複製單一種類 似的樣態,每個發展體在台灣的土地上,總以其特殊化的在地精神、文 化特質與空間習性,孵化出的多元變形蟲。「見地」一詞,作為思想觀點 建立的起始,以提出獨特的觀點為方向,探討創作者個人(private)在面 對社會環境、全球化、教育體系等大框架下,如何回應並提出私人式理 解,而以這種小敘事(little narrative)作為一種面對高度同質性的政 治正確藝術發展的對抗。在此,私人姿態並非傾向喃喃自語的內心小劇 場,而是面對甜美流行與左派洪流的消化與反思,並能提出異質性的個 人見解。此外,「見地」也指稱看到「地方性」(locality)所強調的部份, 也不僅是因為地點(place)差異所造成地貌環境外在必然的不同,「地方」 在此作為包含共同記憶與連結的基地概念,綜合了集體性的區域認同。 如何能深化這種集體記憶與意識,在消化與咀嚼後,不再以某種文化符 號拼貼簡易的被再生產,而是真正與地方所長存的共同經驗凝結出的思 想與感性結晶體。
變動性平台
「見地」作為凝聚想法與地方的交會與遭遇(encounter)。此命題不是一 個僵化的題目框架,在一已完全設想的架構內,等待提出相符合空缺的 對應項。相同地,「見地」所想要討論與匯集的也不是一個沒有聚焦的, 可以任意妄為,甚至漫無目的的空談。反之,如何作為彈性的框架(frame), 在這具有持續發展性質的平台上,以「替代空間場域」其歷史脈絡與未 來可能作為發想,意圖在組成會員(過去)、正在觀看的參與者(現在)與 即將加入的新秀(未來)的時空軸線,配合南北地域的空間軸線,投射出 一個關於「不能替代的替代空間」的想像,打破單一地區所形成的信任 圈與階層,在地域性和空間範疇相互滋長與建立新的良性循環。「見地」 作為一個展覽,也同時是在藝術世界做播種動作,使仍處於「變形」階 段或未成形的年輕創作者,在如此的過程之中,有機會發聲與堅定自我 信念。
不能替代的替代
替代空間(alternative space)不是被中心論述主宰而被排斥的邊緣 (edge),其所代表的精神是場域空間的實驗與實踐自我的相信,其不為 頌揚同質性的準則所存在,不依附在大多數所認同的正確,不妥協於教 條地指指點點,而是以創作慾望做為對抗現實的利器,作為與主流的分 歧。替代空間所呈現的姿態,不僅作為一種區別於流行性藝術的發展面 向,其整體發展也作為介入社會與藝術的方式。這樣的介入並不是企圖 建立另一個更有效的真理,換言之,替代,不是為了取代(replace)其他 空間,替代二字其所代表的是另一種異質性的關注顯現,作為一種差異 的樣態,不同性質發聲的補綴(patchwork),期待其他相信者的一起發聲, 彼此未必有所共識,但,其主要所企求的面相還在於特殊性的被發掘與 被看見的可能,一起以相信、想像與理想在一條破浪的高峰點上,盡量 保持著某種絕對性地平衡。
創作理念╱游蓁楡
從日常中發現一些引發細微刺痛的時刻,那些刺痛並非源於一種可見的傷口,卻如影隨形。引發刺痛的時刻,如風吹過來一般輕盈,但卻是這般輕盈,讓人感覺傷痛更無以名狀,一如抓癢所留下來短暫通紅的痕跡,那些發生在表層的事情,似傷非傷,細細微微卻遍佈各處,似乎是被意識拋在腦後,但身體卻都記了下來。

跟在生活腳步背後的隱痛,在最尋常而不被人注意的時刻現形。
我時常被那現形的時刻勾住魂魄,有時細微如縫紉時針刺穿對象物的瞬間,日常的縫補動作在此變得不尋常,穿針引線的過程、藉由細小破壞而得以成立的縫補、連接兩者之間的細線,我試著提取這些稍縱即逝的現形片刻,用作品的方式保存這些時空。
創作理念╱顏珮珊

台灣的日常景色對我來說是由各異物質拼貼而成的模組化景觀,比如魔性錯落的磚牆、鐵皮屋、柵欄、植栽等,這樣無特色的有特色,使人處在辨不清方向的落差之中,也形成一種空間的「洞」的存在,這裡的「洞」並不是指真實的土地空缺,而是源自於道路的誤行經驗,使得原本心靈與視覺所知悉的場景被分割,呈現的茫然狀態。我透過數位繪圖及影像拼貼,擷取我們熟悉的建築體和物件,配以紙紮般鮮豔的色彩,重新組合成一種熟悉又無時的神經質空間。
見地 –Emerge新秀展 – 顏珮珊 游蓁楡 雙個展
藝術家 : 顏珮珊、游蓁楡
2018.06.23 – 2018.07.15
新浜碼頭藝術空間
座談會:2018.6.30(六) 下午3:00
與談人:趙世琛、陳嘉壬
贊助單位:文化部、台北市文化局
媒體夥伴:ArtMap/ a+
視覺設計 – 蔡家恩
本展覽由新樂園藝術空間、新浜碼頭藝術空間共同主辦
新樂園藝術空間
總監:張雅萍
副總監:周能安
展覽執行:郭佩亞
展覽撰文:李明學
媒體宣傳:陳子晴
教育推懬:范晏暖
視覺設計:蔡家恩
媒體協力:藝術地圖
新浜碼頭藝術空間
工頭:陳奕彰
藝術經理:楊堯珺
展覽執行:邱駿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