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間, 李珮瑜個展

我在美國的第一週,因為時差作息日夜顛倒。某日白天當我洗澡時,突然想到在台灣揶揄「沒有那個“美國時間”」我真的是沒有美國時間,一直在過我的台灣時間。我去查美國時間的由來,有人說是美國跟台灣時差剛好是日夜顛倒,另外一個說法是美國閒適,工作輕鬆生活好過。 這兩種聽起來都很合理。不同的時刻把我切成不同的面向,此展覽分為沖繩時間、管寮時間與美國時間。我透過接觸到的不同的文化,城市景觀,自然風景,形塑不同面向的自己。

李珮瑜

「美國時間」2018年7月,我在洛杉磯18街藝術村駐村三個月的時間,這期間經歷了與過去很不一樣的感覺刺激,我練習描述所有的「靈光」時刻。一年過去,在我記憶當中的美國,是每一個快門按下的畫面,與回到台灣後每一個感官與感覺,環境中細節的聯覺。


作品介紹

〈約書亞樹〉
我造訪洛杉磯的沙漠區,這一區有一整片大面積的約書亞樹與粉紅色的大石頭,我以熟悉的材質-陶去描繪我看到這些像是字型字母一樣的樹。這個經驗讓我想到我在台南工作的期間,一件藝術家朋友的繪畫掛在辦公室:眼睛一瞥的時候是字,定眼一看是樹。回到台灣後,約書亞樹開啟了我對自然與物的凝視開關,樹幹的生動姿態令人著迷。我在遇到真的約書亞樹之前,先遇到了藝術的約書亞樹。

〈逼逼〉是我的小狗。
在駐村期間,我的鄰居是來自德國的藝術家Stephnie Keitz,她的作品以乳膠來描述膚觸與生命中深刻的感受,在我們的日常互動之中,常常我們走在路上,她會停下腳步來,去觸摸光滑皮膚的樹,凝視在路邊飄動的鷹架帆布。在她離開18街之後,我彷彿延續了她的眼睛,我發現我也開始對著表面質感著迷,美國流浪漢用身體包裹著身體,像是雕塑一般的在路燈下寧靜不動,而這樣的畫面卻讓我想到了親密的經驗,凝視當中親密關係的黏膩感:洛杉磯如霧般的黃色空氣、我的寵物小狗的味道、貼近她身體的柔軟感覺,如電影「美國心,玫瑰情」(American Beauty)男主角拍下隨風飄動的塑膠袋:『世界上有太多的美,多到我的心無法承受。』

藝術家簡歷

李珮瑜
1993年出生 高雄人
現就讀高雄師範大學 跨領域藝術研究所,
台南藝術大學 材質創作與設計系畢業。



得獎經歷
請你吃土,高雄獎,優選,2017

展覽經歷
寫生,河南8號,高雄,台灣,2019
無限循環Infinite Cycle,41Ross,舊金山,美國,2018
Tongva,十八街藝術中心,洛杉磯,美國,2018
易地戀,弔詭畫廊,高雄,台灣,2018
變形記,高雄集盒,高雄,台灣,2017
2017高雄獎,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台灣,2017
睿智的史婓爾,Hinbus,檳城,馬來西亞,2016
末日•再生,牛房倉庫,澳門,2016
公共科診間,能盛興工廠,台南,台灣,2016
末日•再生,TAV國際藝術村,台北,2016
環南道,全國巡迴,2016
南趴,台南藝術大學材質創作與設計系第七屆畢業展,2015
無具體規劃,台南,2014

駐村經歷

十八街藝術中心,洛杉磯,美國,2018
能盛興工廠,台南,2016

美國時間Magic Hour – 2019李珮瑜個展

組織營運贊助:國藝會
指導贊助:文化部、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展覽日期:2019.10.12(六)~2019.11.03(日)
開幕茶會:2019.10.12(六)15:00
閉幕展演:2019.11.03(日)15:00
展覽地點:新浜碼頭藝術空間A、B展覽室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