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中的人與人

文|趙瑜

在觀影《游牧人生》前,正好與現正就職的公司提了離職,在懷抱著複雜的心情思考下一步的過程中,瞥見的「游牧」二字備感親切,便抱著這樣的想法走進了自疫情之後少去的影廳中。

電影中講述的是女主角芬恩在中年之齡被賴以為生的產業裁撤,並且被迫突然的面對當今越趨困難的求職與生活條件中,有趣的是,在我這奔三的年紀下,面對這個議題及內容仍不自覺的感到一抖一抖的緊張感,深切體會到這種游牧漂移的不安及掙扎。

雖然劇中著重呈現美國公民「被」放牧的社會現實,然而在片中仍有許多人出自不同的原因及動機而徘徊,年輕的自我放逐(嬉皮)、中年面對時間與人生的賽跑(實踐夢想或自我和解),片中多數的演員是真實過著漂泊生活的人,看著影片安排這些人互相交集,我不自覺地將自己代入這些不同的定位中,想著我究竟會是哪種游牧人?感覺游牧已成了我對自己生活形式定位的前提。

與同伴走出影院後,竟一時之間不知道該如何討論這股共通的焦慮氣氛,討論了幾句後便將話題轉向路上來去奔馳的粉紅、綠色的外送機車們。坐在公車站默默觀察的我,突然想起片尾人物的各種和解畫面。即便現在還在與自身無形的焦慮拉扯,仍止不住想像起所有抱有同樣心境的人們都能以同樣的姿態走向一個寬廣的、薄暮的自然之中,也能有跟將近2小時電影有著一樣的內心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