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身外之「物」:張思敏藝創作計畫計劃「I’m with you」
文|王怡鈁
新浜一切如常,百合白的牆面、木質的地板,在這段時間裡,更增添了幾分柔軟。順著階梯飄散的棉絮一路延伸至展間,大片米色撒落地面,只見藝術家張思敏靜靜地與成堆毛團處在一塊,手裡正忙碌著。
這四天,張思敏總會準時地帶著便當來到空間,一坐下就是好幾小時,不斷梳理著地上的纖維,那些未知的纖維,便是亞麻。通常,我們不知道身上那件麻料衣物的原始來源。這或許有幾分相像,身處異鄉的張思敏,在不斷梳理這對於觀者來說相對陌生的纖維間,一再爬梳、反思自身的生活脈絡,自己來自何處、現在處境為何?同時暗示著,他也是與我們在一塊的。


關於「來歷」是對於初識的人普遍會有的提問,慣於界定我與你的背景差異後,一不小心便落入擅自定義對象的境地。以「I’m with you」作為預告,透過與藝術家的對話,即可得知那陌生纖維的「來歷」並在互動之中,人們能以身上的任何一支「纖維」與地面信手捻起的亞麻結合,往往身上的衣物,也得捎走那點輕柔,似是牽起一面之緣的絲線。而「I’m with you」是誰與誰?是衣物與我們?還是藝術家與身在台灣的我們?藉由展間被梳散的亞麻,觀者不經意地,便踏入張思敏所建立起的內心場域。
在與張思敏對話後,提起她居住台灣許久,總是希望自己不再被當個外人;而身上那件包裹著我們的「外物」,是與我們如此相近卻也相離。張思敏將自身處境與熟悉的材質媒合,並在可能被隨意改變的徒勞中,以此貼身的角度,述說起長期居住後的處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