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星期五@高雄】基督教聖經怎麼來的?再探聖經無誤論」

即使在今天的世俗民主政治,不論國家內政或國際政治領域,宗教因素仍具有重大影響力。在國家政策的層次上,近來宗教信仰 —— 特別是保守派基督教信仰 —— 強力影響國家政策擬定與執行的例子,最受矚目的包括本週美國參議院對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被提名人高薩奇 (Neil Gorsuch) 的資格審查,以及我國即將展開的同婚釋憲案言詞辯論,都因涉及女性墮胎權、同志婚姻權等等性別相關議題上的立場,而成為保守宗教信仰與現代平權價值的兵家必爭之地。而保守宗教勢力最強大的論述依據,便是聖經經文對於婚姻、性別角色以及同性戀行為的闡釋。
今天,基督教聖經已在全世界被翻譯成將近一萬個不同語言的版本,在當代銷售了共約四十億本。不論是全球閱讀人數或影響力,基督教聖經都是人類歷史上名列前茅之作,不僅形塑著西方歷史、藝文、政治、哲學發展,影響所及也遍及非西方世界。
「聖經無誤論」 (Biblical inerrancy) 是一種基督教神學的觀點。聖經無誤論的信徒堅信,聖經是上帝旨意最忠實的紀錄,因為聖經是由上帝啟示其作者與編輯者寫成,聖經的一字一句,等同由上帝直接寫下,除了在翻譯及傳抄時可能會出錯之外,原始聖經內容是不可能有謬誤的。在一神論的信仰下,許多基督徒堅信,聖經經文所立下的道德規範,是普世信仰價值的依歸。
然而,聖經作者一直是聖經考古學與詮釋學爭議極大的問題,不僅不同段落的經文寫成時間橫跨好幾世紀,而且在印刷革命之前,僅有極少數人擁有書寫工具與技術,聖經內容的傳播主要仍靠口傳。那麼,在經歷了幾世紀之後所留下來的聖經經文,是否仍可能忠於最原始的版本?
基督教聖經經文究竟是上帝旨意的忠實紀錄,還是後人虛構的神話文學?它在何時寫成?由誰寫成?為何寫成?本週哲學星期五@高雄很高興邀請聖經學者蔡銘偉牧師,前來為我們解說基督教聖經是如何變成我們今天所認識的形貌,並帶領大家一起思考現代世俗國家與宗教經典的關係。
【與談】蔡銘偉|基督教長老教會牧師;長榮大學神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主持】劉燕玉|哲學星期五志工
【時間】 2017 年 03 月 24 日(五)19:00 ~ 21:00
【地點】新浜碼頭藝術空間
【主辦】新浜碼頭藝術學會、哲學星期五@高雄志工團
哲學星期五@高雄志工團:
【策劃行政】翁嘉昀、林宏軒、楊柏賢、劉燕玉
【海報/攝影】黃靖文、黃盈昇、蘇峻弘、陳虹而
【器材/場地】黃上容、傅筱雲、楊堯珺
【臉書活動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43604003087886/
【哲學星期五@高雄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kh
【訂閱哲學星期五@高雄活動通訊】Email 通訊錄: https://goo.gl/bKLc3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新浜碼頭藝術空間官網】 http://www.sinpink.com
【哲學星期五 app】
Android 版 https://goo.gl/5V7Sa3
iOS 版 https://goo.gl/mWD91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