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星期五@高雄】讓誰再度偉大?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的意義與影響

今年六月初,美國總統川普宣布美國將退出《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受到共和黨人支持,同時卻遭致國內外批判,認為美國此舉恐重創全球因應氣候暖化的努力。

《巴黎協定》於 2016 年 11 月 4 日正式生效,其宗旨在抑制碳排放造成之全球暖化現象,以全球平均溫度於西元 2100 年時較在工業時代前升溫攝氏 2 度為目標,並以升溫幅度 1.5 度以下為理想,以避免極端天氣影響農作,甚至引發影響人類永續生存之災害。該協定是根據聯合國 1994 年生效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推動的國際減碳協定,簽署國含美國共 196 個國家,其中 147 國已批准。

《巴黎協定》延續《京都協議書》訂立的碳排放權之市場交易機制,使各國按自身需求達成自定的碳減量計畫。此外,富國可向窮國提供「氣候金援」,以協助發展再生能源面對全球氣候挑戰。然而,與《京都協議書》不同的是,《巴黎協定》並無法律約束力,也未明確指出各經濟體的責任義務,而讓各國自行提出提碳減量計畫,每五年滾動式定期檢討成效並調整計畫。

川普卻表示,《巴黎協定》將導致美國國內失業率大增,阻礙美國經濟發展,而在「美國第一」的前提下宣布退出《巴黎協定》,並表示如各國重新討論出符合美國利益之版本,美國將再次簽屬加入。面對碳排放量世界第二的美國,歐洲各國領導人除在第一時間聯合發表聲明,反對川普重新談判的要求之外,7 月 8 日甫結束的 G20 高峰會共同宣言中,除去美國的 G19 也再次強調《巴黎協定》不可逆;美國如果執意退出,將遭到國際孤立。

全球暖化問題無法由單一國家解決及因拒絕面對而免受影響;在美國保護主義興起同時,各國有甚麼方式反制美國之決定?煤炭工業對美國經濟影響是否有川普所言如此重要? G19 強力反對美國之決定是否造成全球領導勢力的變更?台灣因無聯合國席次而無法成為《巴黎協定》的簽署國;然而,作為海島國家,台灣也受全球暖化直接衝擊。美國退出《巴黎協議》,對台灣將造成什麼影響?台灣是否可能透過包括氣候在內的全球環保議題,尋求與國際更緊密的聯繫與合作?

本週哲學星期五@高雄很高興邀請劉思龍律師來為我們解說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的意義與影響,並帶領大家一起思考台灣在全球環境議題扮演的角色。


【與談】劉思龍|律師、地球公民基金會
【主持】翁嘉昀|哲學星期五志工
【時間】 2017 年 07 月 14 日(五)19:00 ~ 21:00
【地點】新浜碼頭藝術空間
【主辦】新浜碼頭藝術學會、哲學星期五@高雄志工團
哲學星期五@高雄志工團:
【策劃行政】翁嘉昀、林宏軒、楊柏賢、劉燕玉
【海報/攝影】黃靖文、黃盈昇、蘇峻弘、陳虹而
【器材/場地】黃上容、傅筱雲、楊堯珺、楊子嫻
【臉書活動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43604003087886/
【哲學星期五@高雄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kh
【訂閱哲學星期五@高雄活動通訊】Email 通訊錄: https://goo.gl/bKLc3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新浜碼頭藝術空間官網】 http://www.sinpink.com 
【哲學星期五 app】
Android 版 https://goo.gl/5V7Sa3 
iOS 版 https://goo.gl/mWD91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