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風景中的我, 黃伯任個展
《無人風景》作品當初在命名的時候想給觀者一種,明明畫面中有人,卻命名為「無人」的思考,不論是感受到隻身一人或是周遭人的自然流動。我用這件作品的名稱來為一直以來的創作下註解,不論是面對「家」、「故鄉」、「自己」我們始終都是無人風景中的隻身一人。

伯任這一次的展出分成兩個部分
無人風景
藉由他者去意識到自己與外在環境的關係。作品中我選擇了ㄧ些看似慶祝、合照、嬉戲的場合等…,是不是正因為這樣的場景下,更能感受到隻身一人,還是人只要在這樣的時刻就會不由得的更意識到自己呢?彷彿在與不同他人出遊的歷程裡,自我得以彰顯。作品應運湊巧發生的事件,從事件中的生活照取材,而畫面中模糊的面孔,就像是可以被觀眾定義一般,沒有清晰的模樣亦沒有名字,意識到時間的轉換下周遭的人們都是流動的、無常的。伯任表示:「作品取材自與朋友間的生活照,是不是正因為這樣的場景下,更能感受到隻身一人,還是人只要在狂歡的場合就會不由得的更意識到自己呢?」作品因應湊巧發生的事件,從事件中的生活照取材,而畫面中模糊的面孔,就像是可以被觀眾定義一般——沒有清晰的模樣亦沒有名字,意識到時間的轉換下周遭的朋友都是「流動的」,於是即便身邊被朋友環繞卻也只感受到隻身一人,如同觀者看著這群流動的陌生人。
在這個狀態下「我」是被強化的,「我」的定位亦是被凸顯的。為什麼呢?我想,因為透過不同人的在一起,反而自我更為突顯,此時跟什麼人出遊似乎已經不再是重點,而是我這個人重複地在人際互動中,在與各式面向模糊的人互動裡頭,慢慢地展現出「我」這個人的樣子。
家的片段
這一系列創作當中從比如擺放的位置或呈現的方式、沒有裱框、比如運用畫布的特質,直接剪裁畫布去找出理想尺幅或形狀,除了因為作品本身與家的關聯之外,有的時候也試圖讓畫中的物件被獨立出來,或者是擺放的不像是傳統繪畫,有些是更接近使用者視角的擺放。同時這個系列把它做成一塊塊像是線索的、家的形象的探索。讓它呈現的樣子更破碎、更不完整也不必隆重,也須可以像是拼圖一樣的彼此相連接,亦可以像是一段影像的片段或者局部,我希望它可以提供更多自定義的空間,更多觀眾可以詮釋、解釋的部分,去解釋每個人都找到自己理想歸屬的模樣。
作品當中伯任也試圖去找到更多平面繪畫的可能性與創作上的自由。
「對我而言這樣的擺放方式比較不「隆重」除了因為作品本身與家的關聯之外,有的時候也試圖讓畫中的物件被獨立出來,或者是擺放的不像是傳統繪畫,有些是更接近使用者視角的擺放。」 ——黃伯任 |
另一方面,伯任認為生活的物件當中,有一些東西因為人的關係或者時間的強化,它才給予了我們意義。除了物件所能給予我們的線索之外,藝術家試圖用更抽象的圖像以及組合的方式去傳達家對我們的意義,之於我們每個人都更複合亦更多元。

藝術家介紹——黃伯任
1992生於花蓮
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
視覺傳達設計學系雙主修畢業
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研究所
Exhibition
- 2018 「ART Formosa」 福爾摩沙國際藝術博覽會,松山文化創意園區2.3號倉庫,台北
- 2018 「ART Taichung」 台中藝術博覽會,日月千禧酒店,台中
- 2018 「藝術新聲」十一校畢業生推薦展,大墩藝文中心,台中
- 2018 「第八屆國際袖珍雕塑展」,116藝術中心,高雄
- 2018 「當代煉金術」高師大美研所聯展,高師大藝廊,高雄
- 2017 「拋棄式日常」高師大美研所五人聯展,澎科大藝文中心,澎湖
- 2017 「解疆域素描」高師大美研所九人聯展,SMOR GAFE,台北
- 2017 「打來處來」高師大美研所評圖展,,116藝術中心,高雄
- 2015 「互感」高師大視覺傳達設計學系104級畢業展 ,大東藝術中心,高雄
- 2014 「後動物感傷」高師大美術系103級畢業展 ,華山,台北/文化中心,高雄
- 2013 「我溺斃在星空裡」高師大美術系103級聯展,搗蛋藝術基地 ,高雄
- 2013 「行走的夢鳥」七人聯展,雅痞咖啡,台北
無人風景中的我 – 黃伯任創作個展
Me in the Scene of No One – Renly Huang solo Exhibition
2019.01.05(六)~2019.01.27(日)
新浜碼頭藝術空間AB展覽室
開幕茶會:01.13. 2019(日)
組織營運贊助:國藝會
指導贊助: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