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異化 I 光/影 II 浮光 III 臆語x恣遊, 林榮邦、邱建銘、黃敏欽聯展
「再異化」是不想讓觀念性的文字思辯與主題誤導或凌駕圖像直覺的真實呈現。此次展覽由三位藝術家共同呈現了時間推移的風貌。
青木的綠草叢,“結合東方的「天人合一」美學與西方的「抽象手法」形式來呈現。”再者,邱建銘則運用“一種街景日常之「片段到整體」意象生成狀態,將筆觸化為身體延伸的一部份。”林榮邦的“臆語X異化”,是在象形文明的核心脈絡上,掃卻臆想,並從中揚散內外自然的機趣。
表徵與諸媒材的形式裡,說不清、道不白的混沌生命,還是讓日月光華般的圖像去言說,會來得直接而有力。

青木: 以草叢題材的描繪,來探索現代人與自然的關係,並在過程中探討關於自然、影像與畫作,三者之間相互辯證與融合的可能性探討。畫面則是受到西方現代主義的抽象繪畫,與東方傳統天人合一觀點的美學影響。 |
邱建銘: 繪畫於現代藝術的表現中,筆觸的展現如同創作者身體延展的意識關係,而顏色則是創作者心中的形象或意境的氛圍。繪畫從內而外的意象生成過程中,當中複合了操作訓練之技術、社會議題關懷與知識層面內,匯集而成的主題偏好引導,綜合流變出最終畫面的結果。本創作動機更是希望還原「藝術創造的本質」-「創造力的探討」-「繪畫創作的自明性」-創作者從「意識-身體-工具性延展-作品呈現」之間,一種「片段到整體」的生成的狀態。從軌跡的發展中,又可以回應創作者當下正處於活性的創造力,而這「意識-身體-工具性延展-作品呈現」往返之間的狀態,是處於一種活性的介面,像是物理學中的「凝聚態」(Condensed Matter),它非固態或氣態的明確指向,如同真正的創造力,正是處於不定向框架的「流變」(becoming),界於不可名狀的「凝態」。若將凝態類比於繪畫經驗中,正可能繪畫中的軌跡、承載、筆觸、色塊之創作者的「身體延展」的歷程。 |
林榮邦: 原始返中的現代原始主義,似乎是二十世紀後繪畫與雕塑的發展主軸。 人類文明同在象形的基礎上發展,然只有中華文明從彩陶、黑陶直至金文、甲骨的符號文字,仍循此象形而進的路線,讓我在創作過程中生發延展的動機,以致有了以"線條"為主軸的創作理念,並貫穿在油畫、陶作、水墨、書法等不同的媒材之上。 圖像表達不論平面或立體總有形色,他從視覺、心靈背景到感官與生命力的衝擊;抑或由突狀的動勢到寧靜的莊嚴,生命從來都不是單向度的展延。 祂周遊時空,往來迴旋縈繞,從人造地遇到掙脫浮想,成象的天堂,道不清,說不完。圖像之所以在言語文字之外的前頭,那也是他跨越符號文字,自成突現語彙的原因。 越渡主義與流派之後的孤懸行深,也只有恣肆其身,暢神形上,已回返中源支始作為創作的旨趣與標的。 |
藝術家簡介
青木
學歷:
2013 東海大學美術系研究所,碩士畢業
2017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研究所,博士班修業中
近兩年重要展演經歷:
<個展>
2018 《新綠》2018個展,科元藝術中心,台中
<聯展>
2018 《2018高雄藝術博覽會》,城市商旅真愛館,高雄
2018 《涴莎.台南.新水墨》元墨2018會員聯展,元墨畫會,台南
2018 《博約而真—水墨觀照與自身處境的創作探索》,郭木生文教基金會美術中心,台北
2018 《私樂園—都會青年藝術家的場所精神》八人聯展,宛儒畫廊,台北
2018 《牛馬頭40年風華》,台中縣牛馬頭畫會,台中
2018 《第三十六屆台灣膠彩畫展》,台灣膠彩畫協會,新北,桃園,台中
2017 《水墨×時尚》名揚藝術季系列,名揚水墨工作室,台北
2017 《無無常 無無法》台灣當代水墨畫家聯展,杭州東街6號美術館,中國
2017 《第九屆台北國際當代博覽會 YOUNG ART TAIPEI 2017 》,台北喜來登大飯店,台北
邱建銘
學歷:
2008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 藝術創作碩士
2002 東海大學 美術系 / 藝術學士
經歷:
2009-東海大學美術系 助理教授
2011-國立勤益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助理教授
2015-國立聯合大學工業設計系 助理教授
近兩年重要展演經歷:
2018 2018首屆亞太藝術藝術展,南京大學美術館,中國 南京
2018 朝中畫會繪畫創作展,台中屯區藝術中心 台灣 台中
2017 朝中畫會繪畫創作展,台中文化中心 台灣 台中
2016 金屬雕塑創作展,市役所 台灣 台中
2018 藝界視牛 / 台中市太平新市鎮-(豐邑建設),街道家具設計
2014 藝遊石城 / 台中市石岡區石城國小,公共藝術設計
創作與研究:
2018 心像,印象 攝影作品集
2017 城市、浮光景 繪畫創作集
2015 心流,意識 素描創作集
2008 旅人巡行 雕塑創作集
2007 關於愚者的自述 雕塑創作集
2018 (會議論文)-「文創再造」-舊城區街廓再造與經營策略型態研究
2018第12屆海峽兩岸科技與人文教育暨產學合作研討會
2018 (博士論文)-「卵-洞-肉」之間性引動:空間裝置藝術教學之創造力模態研究
2018 (書籍)-「舊城、新貌」文化創意街區的再造新輪廓,國立勤益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林榮邦
學歷:
文化大學/美術系畢
經歷:
2018 受任私人創作課程鐘點教師,台中
2011-2013於人文傳習學院擔任 講師,台中
旅日考察日本美術發展動向,日本
多次長期考察尋訪中國美院、遺址、博物館、自然山川,中國
<創作領域>
油畫、水墨、陶作、書法
展覽
2017 時代畫廊<越渡界域>,台中
2009 台北城市舞台<季闊漫遊>,台北
2008 陳庭詩紀念館<大空流行>,台中
2008 台北社教館<大空流行>,台北
2001 陶邑新聞<臨界>,台中
教學
2018 受任私人創作課程鐘點教師,台中
2012-2013 於台中人文傳習書院擔任 講師,台中

再異化
I 光/影
II 浮光
III 臆語x恣遊(林榮邦小標)
藝術家:林榮邦、邱建銘、黃敏欽
展覽日期:2019.03.02(六)~2019.03.24(日)
茶會時間:2019.03.02 下午2:30
展覽地點: 新浜碼頭藝術空間-A.B展覽室
組織營運贊助:國藝會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