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圖片的 alt 屬性值為空,它的檔案名稱為 01efbd9ce4b8bbe8a696e8a6bae6b5b7e5a0b1efbc88l41.12_h59efbc89_e5b7a5e4bd9ce58d80e59f9f-1.png
  • 展覽名稱 Exhibition

七堂還是伽藍 SHICHIDO OR GARAN

  • 展覽簡介 About Exhibiti

何謂七堂伽藍?原指對寺院空間內不同用途的建築配置制度。其中”七堂”指出寺院所需的不同功能,而”伽藍”為僧眾的居所,即是寺院。展覽經由「七堂還是伽藍?」的命題下將其作為「藝術」構成方法上的參照。
從七堂與伽藍兩者為例子進行提問,如果寺院空間依循著某種構成方法,那麼關於藝術的構成要素又為何?那些讓我們意識到藝術的方法是甚麼?可能是對於某種功能的闡述、具有美感事物的存在、進入美術館等諸多方法。或許無法像七堂伽藍有著明確的制度去依循,走向一種完善的結果。但創作者總是試圖去捕捉關於藝術的元素,使觀者接收到,而這些元素往往是搖擺不定的。或許創作就如同伽藍一樣,當你甘願坐落於任何環境時,其特質也會自然地擴散。

  • 策展人 Curator|陳品汎
  • 藝術家 Artist|洪聖雄孟栩謝衡邱怜禎劉昕
  • 視覺設計 Visual Design|王昱惟
  • 展覽地點 Exhibition Venue|新浜碼頭藝術空間 Sin Pin Pier—Absolutely Art Space
    (高雄市鹽埕區大勇路64號2樓)
  • 展覽日期 Exhibition dates|2022.02.19(六)- 2022.03.20 (日)
  • 時間 Opening|週三至週日,12:00-19:00,週一、二公休
    • 展覽開幕暨座談|2022.02.19 (六) 14:00-16:00
    • 與談人: 陳松志(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系兼任助理教授)
  • 主辦單位 Organizer|高雄市新浜碼頭藝術學會 Kaohsiung City Sin Pin Art Society
  • 贊助單位 Supporting Agency|高雄市文化局 Bureau of Cultural Affairs Kaohsiung City Government、國藝會 National Community Action Foundation
  • 展覽摺頁:
  • 展出作品:

洪聖雄:《再見》、《線》
有章藝術博物館、臺北舊紙廠即將於 2020 年後謝幕,進行整建新博物館與都市更新的規劃,因此《再見》、《線》是洪聖雄在兩個地方場域進行的現地製作計畫。《再見》、《線》透過藝術家以「破壞」之姿介入「有章藝術博物館」、「臺北紙廠」,將展場空間的部分「地」與「牆」 敲除,被鑿下的碎塊與殘片及裝在木製展示箱中。《再見》也同時討論了文資的保存方式,試圖將博物館零碎的「有形物質」,封存於「無形的」藝術之中。

孟栩:《洋芋片與鐵耙子》
國小時候,有個深刻的想像,是在放學的人行道有一排路樹,會有乾枯發黃樹葉會聚集在道上,我總是想像那都是滿堆的酥脆的金色洋芋片,而自己就在成堆的洋芋片裡洋溢滿足。
物件聯想,現實枯葉比喻成洋芋片,而展場中以洋芋片為現實,枯葉因為鐵耙的存在暗示變成洋芋片的想像原型;現實與譬喻互換,也增強中間譬喻與原本實物的關係。

劉昕:《我夢到一個夢:我夢到、靈魂二重奏、賽璐璐之夢》
我夢到一個夢,那是一個關於彩色斑斕、光跡斑斑的夢。這個夢是這樣的,關於長高、集體的精神、光般與色彩彼此追逐,回憶滾動成了夢。集體的夢與個人的夢、我的夢,互相交映對照著,共理一根生命的弦,在深層之處彈奏。

邱怜禎:《下次見》
我在晚上不斷地遊走,每當遇見被丟棄於路邊的沙發時,便會割下一塊方型的布料並用另外一塊布料來替換、填補這個空洞。經過許多個夜晚累積成一大塊布料,遺留下拿去填補空缺的布料框架。沙發作為一個家庭、居所的常備傢俱,他自身帶有著空間的屬性、與人有長時間的相處與連結。他本該是帶來安定,和不斷游移的我處與相反的狀態,我們相遇的背後是人們的流動與更替。我將這些布料縫合起來,將這些互不相識的人們以及他們在這個城市中的狀態密合在一起。

謝衡:《2009.08.08》
承載信仰的容器坍塌後還剩下甚麼? 被封鎖在山中廟宇傾斜陷入地面,建築依然猶新的塵封在2009的那場天災,供品、器皿、經書,在向下滑去的最底處失去時間、被人遺忘,但在信眾的信仰裡祂們也始終沒有傾斜過。

  • 導覽影片:
  • 座談紀錄: